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

被引:6
作者
赵鸿斌
张登山
郑淑霞
何东宁
年奎
王彬
机构
[1]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 青海省林业局
关键词
盆地; 湖水; 草场; 地质构造; 青海湖; 湖盆; 湖泊地貌; 土地沙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青海湖盆地的自然概况和土地沙化情况青海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194—5174米,位于北纬36°15′—38°21′,东经97°51′—101°20′。历史上盆地内碧草郁郁、绿水潺潺,牛羊成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一直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尊为“神灵”朝拜,曾被誉为“西海”仙海”,“鲜水海”。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盆地内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农田退化,植被稀疏,地面裸露,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沙化蔓延,湖水退缩。每年约有50多天7—10级大风,沙暴年均15次以上。因此,冬春季湖区主要是青海湖北部和东部的沙漠景观显著,是沙漠化过程发展的主要时期。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表呈水蚀过程,河流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有80万吨以上,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推移至岸边或形成水下沙堆、沙垄和沙堤。盆地土地沙化蔓延极快,50年代沙漠面积仅452.88平方公里,1972年扩大了45.94平方公里,1986年则扩大了303.62平方公里,与1956年相比,沙漠面积扩大67.04%。如今,环境恶化,草场使用价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4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