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

被引:66
作者
杜德斌 [1 ]
马亚华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中国崛起; 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围堵与反围堵是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常态。本文立足于结构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和区位选择等理论,探讨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权力一利益半径外延的必然性、与本文为竞争利益空间而发生的全球性战略互动,以及由此诱发的周边地缘风险。作者指出,由于区域的非均质性,中国向外实现战略突破时只能依循非均衡路径,即集中优势资源在空间阻滞效应较弱、"投资"回报较高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突破,并以此为"极轴"向其他地区辐射战略影响。在全球层面上,由于综合国力的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宜把战略资源优先投放到"低政治"领域,运用渗透性较强的经济手段,争取尽快在非洲、拉美与西欧等地获取必要的战略立足点;而在区域层面上,中国应追求在"高政治"领域有所建树,选择与中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亲缘性较强、战略互信度较高的国家进行对外拓展,如:巴基斯坦、缅甸、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国政治的悲剧.[M].(美)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J.Mearsheimer)著;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3]  
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M].马戎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4]   美国亚太战略新态势 [J].
尹承德 .
国际问题研究, 2008, (01) :1-6+20+71
[5]   试论中国族际通婚圈的构成 [J].
李晓霞 .
广西民族研究, 2004, (03)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