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幼苗“急性死亡脱落症”病原菌分析

被引:19
作者
刘广锋
周世宁
徐力文
王瑞旋
王江勇
陈毕生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杂色鲍; 幼苗; 病原菌; 鉴定; 溶珊瑚弧菌; 溶藻弧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4.45 [];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从“急性死亡脱落症”发病期的杂色鲍幼苗体内和病苗附着的薄膜上,共分离到4株优势菌,即NA0301、NA0302、NA0303和NA0304。经人工浸泡感染实验证明,从病幼苗体内和苗附着的薄膜上分离到的优势菌株NA0301和NA0302是杂色鲍幼苗的致病菌,它们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能运动。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细菌鉴定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分别测定了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NA0301与溶珊瑚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菌株NA0302与溶藻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菌株NA0301和菌株NA0302分别鉴定为:溶珊瑚弧菌和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55-661]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九孔鲍苗“脱板症”病原的初步研究 [J].
宋振荣 ;
霍振华 ;
倪子绵 .
福建水产, 2003, (04) :1-3
[2]   养殖海湾扇贝弧菌病的研究 [J].
邓欢 ;
陈俅 ;
刘权恕 ;
王基建 ;
刘卫东 ;
王世胜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5) :517-521
[3]   我国鲍养殖病害研究进展 [J].
陈信忠 ;
龚艳清 .
福建水产, 2002, (02) :8-13
[4]   中国南海南沙海区沉积物中细菌16S rDNA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J].
戴欣 ;
周惠 ;
陈月琴 ;
蔡创华 ;
周毅频 ;
周世宁 ;
屈良鹄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5) :33-38
[5]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消化腺细菌的初步研究 [J].
庞启华 ;
黄文芳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113-116
[6]   弧菌属细菌及其所致海水养殖动物疾病 [J].
吴后波 ;
潘金培 .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01) :89-93
[7]   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J].
叶林 ;
俞开康 ;
王如才 ;
刘立洋 ;
邹锋钢 ;
梁永江 ;
陈刚 .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04) :44-49
[8]   海洋细菌在生物表面和非生物表面附着的研究 [J].
纪伟尚 ;
许兵 ;
徐怀恕 ;
R.R.Colwell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1, (02) :61-68
[9]  
药物毒理学.[M].楼宜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