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因素分析

被引:6
作者
孙慧 [1 ,2 ]
付迪 [1 ,2 ]
党菲 [2 ]
机构
[1] 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2] 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工业;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新疆; 地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根据新疆15个地州市2000—2010年的年均工业碳排放量将新疆全区划分为高、中以及低排放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州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三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利用STIRPAT模型对三大区域的工业碳排放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0—2010年间工业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是阿克苏地区,增长最慢的是和田地区;(2)高排放区与中排放区的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在扩大,中排放区与低排放区的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在缩小;(3)技术水平和政策措施对高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抑制作用最明显,工业投资规模对中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人均财富在增加低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方面表现最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2]  
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J]. 杜婷婷,毛锋,罗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2)
[3]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 IPCC. . 2008
[4]   新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 [J].
霍金炜 ;
杨德刚 ;
唐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4) :435-441
[5]   跨越式发展背景下的新疆低碳经济发展 [J].
董梅 ;
祁子轩 .
税收经济研究, 2012, 17 (01) :88-90
[6]   1952年-2008年新疆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利 ;
雷军 ;
张小雷 .
资源科学, 2012, 34 (01)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