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环境演化与水土流失分期

被引:1
作者
柴宗新
范建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环境演化; 水土流失分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2.06.02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根据长江上游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的演化过程,将长江上游近5000年划分为5个水土流失期:1.无明显水土流失期(公元前316年以前);2.水土流失渐增期(公元前316~1644年);3.水土流失期明显增长期(1645~1949年);4.水土流失猛增期(1950~1988年);5.水土流失局部控制期(1989~2010年)。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J].
张洪明 ;
王玲 .
四川环境, 2000, (03) :46-49
[2]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陈群香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3) :1-4+34
[3]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关系剖析 [J].
史德明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1) :2-8
[4]   大力推进跨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事业 [J].
焦居仁 ;
刘震 ;
张学俭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2) :16-18
[5]   四川省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研究 [J].
柴宗新 .
中国水土保持, 1998, (03) :10-12+50
[6]   中国气候和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施雅风 ;
范建华 .
地球科学进展, 1991, (04)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