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

被引:59
作者
樊后保 [1 ]
李燕燕 [1 ]
黄玉梓 [2 ]
林德喜 [2 ]
袁颖红 [1 ]
黄荣珍 [1 ]
机构
[1] 南昌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6.04.018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25 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 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 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 g、全C 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 g/kg,表明土壤K、M g、C 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 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 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J].
林德喜 ;
樊后保 .
林业科学, 2005, (06) :10-18
[2]  
美国西弗吉尼亚和中国陕西的森林:森林开发利用和恢复的研究(英文)[J]. Jack E.Coster,彭鸿,张秦岭.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01)
[3]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Ⅳ.凋落物的周转时间 [J].
苏素霞 ;
卢小兰 ;
樊后保 ;
李丽红 ;
刘春华 ;
蒋宗垲 .
福建林业科技, 2003, (03) :43-46
[4]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Ⅲ.凋落物现存量及其养分含量 [J].
樊后保 ;
苏素霞 ;
卢小兰 ;
李丽红 ;
王巧珍 ;
刘春华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3, (03) :193-197
[5]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Ⅱ.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 [J].
樊后保 ;
苏兵强 ;
刘春华 ;
林德喜 ;
蒋宗垲 ;
沈宝贵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3, (02) :97-101
[6]   鼎湖山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土壤有效氮动态的初步研究 [J].
莫江明 ;
彭少麟 ;
方运霆 ;
郁梦德 ;
孔国辉 ;
张佑昌 .
生态学报, 2001, (03) :492-497
[7]   马尾松混交林混交模式的多层次综合评判 [J].
韩锦春 ;
李宏开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4) :498-501
[8]   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现状分析与评价 [J].
谭绍满 ;
丁海 ;
罗人深 ;
苏勇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84-93
[9]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J].
徐小牛,李宏开 .
林业科学, 1997, (05) :385-393
[10]  
杉木林生态系统学[M]. 科学出版社 , 田大伦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