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现象与躯体形式障碍

被引:7
作者
李望舒
机构
[1] 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躯体化现象; 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92 [心身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躯体化现象与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旨在有效区别躯体化现象与躯体形式障碍与器质性病变的不同之处,为临床及咨询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和心理学期刊检索,查阅1980至2005年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检索词:躯体形式障碍(bodyformdisorder),躯体化现象(bodyphenomenon)。资料选择:共查阅到躯体形式表现、身心障碍等相关文献12篇。资料提炼:在12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4篇,给予删除。其余8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4篇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患者的感受。但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精神科也有许多患者在无任何器质性基础时出现躯体症状,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进行夸张性表现,这就是躯体化症状。结论:躯体化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即社会人际关系造成的,是表达与应付社会和个人烦恼的手段。它是个体在心理应激反应下,一种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和症状的倾向,这种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来发现。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演化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释个人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验成为躯体症状。换言之,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表达的则是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J].
王东林 ;
吴彩云 ;
吴爱勤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 (01) :3-6
[2]   躯体疾病背景下的抑郁 [J].
张震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04) :167-170
[3]   情感性精神病的生物学诊断 [J].
顾牛范 ;
夏镇夷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5, (02) :116-118
[4]  
临床实用心理护理[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徐俊冕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