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山林线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41
作者
李迈和
Norbert Kruchi
机构
[1] 瑞士联邦林业、雪和景观研究院
[2] 瑞士联邦林业、雪和景观研究院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高山林线;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林线成因; 林线生理生态; 生态恢复; 全球变化;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05.04.006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高山林线,归根结底是一条低温界限。逾百年高山林线的观测与研究,旨在阐明高山林线成因以恢复气候高山林线。迄今出现的各种(可归为5类)高山林线成因假说,虽然每一种都可以解释一定地域的高山林线现象,但在全球尺度上,仍然缺乏一种可以普遍解释全球高山林线现象的假说和理论。另外,由于高山区域较少的人类干扰及短(海拔)距离内显著的环境因子梯度、结合高山林线特殊的结构、功能及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林线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本文综述了全球高山林线知识现状,并对将来高山林线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 [J].
王襄平 ;
张玲 ;
方精云 .
地理学报, 2004, (06) :871-879
[2]   太白山土壤种子库储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 [J].
张玲 ;
方精云 .
地理学报, 2004, (06) :880-888
[3]   探索中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J].
方精云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1-4+213
[4]   山西五台山高山林线的植被景观 [J].
刘鸿雁 ;
曹艳丽 ;
田军 ;
戴君虎 ;
田育红 ;
崔海亭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2) :263-269
[5]   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的植冠三维结构 [J].
石培礼 ;
李文华 ;
王金锡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19-1824
[6]   小五台山北台林线附近的植被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 [J].
于澎涛 ;
刘鸿雁 ;
崔海亭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23-528
[7]   中国东部暖温带高山林线乔木的光合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刘鸿雁 ;
谷洪涛 ;
唐志尧 ;
戴君虎 ;
崔海亭 .
山地学报, 2002, (01) :32-36
[8]   植物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J].
潘庆民 ;
韩兴国 ;
白永飞 ;
杨景成 .
植物学通报, 2002, (01) :30-38
[9]   贡嘎山海螺沟林线附近峨眉冷杉种群的结构与动态 [J].
沈泽昊 ;
方精云 ;
刘增力 ;
伍杰 .
植物学报, 2001, (12) :1288-1293
[10]   国内外高山林线研究综述 [J].
戴君虎 ;
崔海亭 .
地理科学, 1999, (03)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