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母语意识”刍议——以对于汉语量词的刻画为案例

被引:2
作者
徐英瑾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量词; 人工智能; 隐喻; 韵律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从英语思维的角度来讲,现有主流人工智能技术的编程语言与界面语言,对于英语言说者有明显的友好度。隐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中立面相背后的英语全球霸权,很可能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扩张。而作为这种趋势的对抗措施,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活各个非英语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其与合适的人工智能技术刻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汉语中的量词现象,便是一个可以测试上述策略之可行性的具体案例。具体而言,与蒯因基于西语思维对于汉语或日语量词语法功能的刻画方式相对照,一种基于汉语自身韵律学特征的演化历程与认知隐喻理论的量词刻画方案,或许能够更合理地说明量词在汉语或日语中发挥的真实功能,而这种刻画方案自身也可以通过"非公理推演系统"而得到算法化的说明。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0+281 +2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汉语量词的认知研究[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宗守云, 2012
[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Dawki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89
[3]  
DeGruyter. ShengliFeng. DeGruyter . 2012
[4]  
The Development of Yong Infants’’Intuitions about Support. R.Ballargeon et al. Early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 . 1992
[5]  
A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McDermott,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1987
[6]  
汉藏语系量词研究[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李锦芳主编, 2005
[7]  
De Gruyter. Dan Xu. Gruyter Expositions in Mathematics De . 2012
[8]   《尔雅》词汇形式证明汉语曾是多音节词语言 [J].
江荻 .
古汉语研究, 2014, (03) :57-64+96
[9]  
汉语个体量词的产生与发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麻爱民, 2015
[10]  
Professor Quine on Japanese Classifiers. Takashi Iida. Annals of the Japan Association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