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发育期次

被引:23
作者
赖生华
余谦
周文
孙来喜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3] 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裂缝; 形成期次; 构造运动; 砂层厚度; 稳定同位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露头描述、裂缝充填物稳定同位素分析、包裹体测温、石英自旋共振测年分析、定向样品声发射实验和岩石力学性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楚雄盆地北部上三叠统一侏罗系裂缝的形成期次和控制因素。认为裂缝发育经历了5个时期:第一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早期,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约95℃;第二期裂缝形成于燕山晚期,均一温度为110~130℃;第三、第四、第五期裂缝分别形成于喜马拉雅早期、早中期和中晚期,均一温度分别约为146℃、173℃和220℃,以喜马拉雅期中晚期构造活动景强烈,产生的破裂最强。研究区裂缝发育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①构造应力强度决定的岩层构造变形程度,一般变形程度越大,构造裂缝越发育,如构造高部位、轴部等裂缝较发育。②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及刚性岩石的分布情况、岩层厚度等,随着岩石密度降低,孔隙度增加,抗张强度减小,易产生破裂;砂层厚度越薄,裂缝越发育,二者具有幂函数关系。图6表3参18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裂缝预测主曲率法的新探索 [J].
李志勇 ;
曾佐勋 ;
罗文强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83-85
[2]   岩石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研究 [J].
尹贤刚 ;
李庶林 ;
唐海燕 ;
王春来 .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3, (03) :9-11
[3]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刘宝珺 .
沉积学报, 2002, (03) :469-476
[4]   中国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J].
康竹林 .
天然气工业, 2000, (05) :1-4+10
[5]   矿物氧同位素模式温度计算 [J].
王峥嵘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0, (01) :67-82
[6]   楚雄弧后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J].
陈根文 ;
吴延之 .
云南地质, 1999, (04) :392-397
[7]   楚雄盆地性质与沉积层序演化 [J].
许效松 ;
尹福光 ;
万方 ;
谭富文 .
岩相古地理, 1999, 19 (05) :1-11
[8]   国外断裂研究中包裹体测温技术的某些应用 [J].
吴堑虹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1) :20-24
[9]   储层裂缝研究的新方法声发射实验 [J].
郑荣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16-19
[10]   ESR测年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J].
郑荣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