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天山北麓典型地段植被对景观格局和动态的指示意义
被引:7
作者:
徐丽宏
刘鸿雁
楚新正
苏凯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2]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
[3]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荒漠植被;
景观格局;
指示性;
荒漠化;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景观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组分构成的综合体。这些组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中植被对其它组分的反映最为敏感。研究了天山中段北坡从中山开始 ,向下经准噶尔盆地南缘壤质和黏土荒漠 ,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范围内 ,以典型温带荒漠植被为主的天然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梯度的关系 ,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干旱区荒漠植被对于景观格局及相应的景观过程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 ,土壤质地对研究区植被类型有显著的影响 ,白梭梭 -梭梭群落、梭梭群落、琵琶柴群落对细粒物质的偏好依次增大 ,对粗粒物质含量则有相反的规律 ;研究区壤质和黏土荒漠中的白梭梭 -梭梭群落可以作为景观中土壤沙化过程的指示体。在对土壤含盐量的适应性方面 ,琵琶柴群落高于梭梭群落 ,分布在总盐含量更高的生境中 ,柽柳群落则对土壤盐分没有明显的偏好 ;盐生矮半灌木群落可以作为土壤盐渍化过程的指示体。在对土壤水分与地下水位的适应性方面 ,柽柳群落表现出较明显的对高的土壤含水率的偏好 ,可以指示景观中具有优良生境的斑块。荒漠化过程是干旱区重要的景观生态过程 ,主要表现为土壤沙化和土壤盐渍化 ,而这两个过程都有非常明显的植被表征 ,因此 ,在以荒漠化动态为目标的干旱区景观动态分析中 ,可以通过植被的演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966 / 1972+2095
+209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