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2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王洪
尹秋林
赖珩莉
陆林祥
机构:
[1] 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来源: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血小板活化;
炎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0例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次日凌晨分别空腹采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作对照,观察ACS患者PCI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清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分别P<0.05,P<0.01,P<0.05,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分别P<0.05,P<0.01,P<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上述指标也有所不同,急性闭塞组高于3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增高(分别P<0.05,P<0.05,P<0.05,P<0.01)。UAP和AMI组PCI术后CD62p、GPⅡb/Ⅲa、FIB-C和hs-CRP的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增高(均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AC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PCI术后血小板和炎症反应物质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引用
收藏
页码:488 / 49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