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影响HIV夫妻间性传播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51
作者
李化荣 [1 ]
王哲 [2 ]
杨磊 [3 ]
机构
[1] 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河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艾滋病; 性传播; 危险因素;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08.01.036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家庭内夫妻间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夫妻一方是HIV阳性,通过性行为导致对方感染HIV的作为病例,对方未被感染的夫妻为对照,探讨影响性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HIV性传播的夫妻占全部有性传播危险夫妻的11.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传女/女传男:OR=2.41,95%CI1.314.43)、年龄(43岁)(OR=1.96,95%CI1.063.62)、不使用安全套(OR=5.32,95%CI2.2911.75)、CD4细胞数<200个/μl(OR=2.70,95%CI1.126.67)、月性生活频率≥4次(OR=9.49,95%CI3.9422.82),是引起夫妻间传播的危险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使用安全套(OR=3.82,95%CI1.3210.99)和男性配偶阳性(OR=2.46,95%CI1.304.67),是影响夫妻间HIV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河南部分地区有稳定婚姻关系的夫妻中HIV传播率为11.99%,配偶中先感染一方为男性和不使用安全套是夫妻间HIV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疆伊宁市婚检人群婚后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研究 [J].
毛宇嵘 ;
郑锡文 ;
热孜燕 ;
潘承东 ;
古丽肉孜 ;
宋俊青 ;
杨丽敏 ;
张桂云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4) :53-55
[2]   影响艾滋病病毒异性性传播有关因素的研究 [J].
李林 ;
李敬云 ;
鲍作义 ;
刘思扬 ;
庄道民 ;
刘永健 ;
冯福民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1) :24-27
[3]   影响艾滋病病毒性传播的生物学因素 [J].
李林 ;
李敬云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10) :95-98
[4]   人免疫缺陷病毒性传播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J].
庄柯 .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 (06) :321-324
[5]  
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M]. 科学出版社 , (美)杰伊·A.利维(JayA.Levy)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