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林学基础分析

被引:4
作者
王青宁
王晗生
周景斌
机构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 杨凌
[4] 杨凌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关键词
立地性质; 森林; 植被特征; 人工林管理;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4 [宜林地];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黄土高原人工林方面存在的低效问题,不能不使人对其建造的林学基础进行讨论,以有利于该地植被建造符合其现实潜力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由生态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基本认识,探讨了对立地宜林性质的推断。认为植被演替研究所揭示的顶极植被具有不可忽视的向导作用,判断立地性质需要重视自然植被的演替和分布规律,综合运用环境途径、植被途径和林木生长效果途径。表明除自然成林树种外,利用其他树种造林也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在阐述植被地带的范围以及全新世中、晚期植被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了各地带建造的植被类型。最后,为使人工林充分发挥效益和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又进一步论述了对其进行管理和利用的一些意见。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人工水土保持林的若干性质 [J].
王晗生 ;
王青宁 .
人民黄河, 2002, (01) :30-32+46
[2]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区划及与林草建设的关系 [J].
邹厚远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02) :96-101
[3]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枯落叶分解 [J].
贾黎明 ;
方陆明 ;
胡延杰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5) :16-20
[4]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J].
孙翠玲,郭玉文,佟超然,徐兰成,王珍 .
林业科学, 1997, (06) :488-497
[5]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 [J].
彭少麟 .
生态科学, 1996, (02) :28-33
[6]   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研究 [J].
廖利平 ;
陈楚莹 ;
张家武 ;
邓仕坚 ;
林柏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3) :225-229
[7]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 [J].
朱志诚 .
地理科学, 1994, (02) :152-156+200
[8]   关于人工林的地力下降问题 [J].
徐化成 .
世界林业研究, 1992, (01) :66-73
[9]   关于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问题 [J].
徐化成 .
林业科学, 1988, (03) :313-318
[10]   国外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发展综述 [J].
徐化成 .
世界林业研究, 1988, (02)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