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陈美娟
屈晓冰
陈珑珑
胡信群
机构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 湖南省长沙市
[3] 湖南省长沙市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 2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三支血管病变组 (n =31)、双支血管病变组 (n =18)和单支血管病变组 (n =2 0 ) ,比较各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差异和分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 .0 5 )和对照组 (P <0 .0 5 ) ;三支、双支血管病变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 (P <0 .0 5 )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 (r=0 .2 2 4 ,P <0 .0 5 )。结果提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在内皮功能的损害和高凝状态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是识别与预测不稳定性斑块的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受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98 / 7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 [J].
刘成玉 ;
姜忠信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3, (06) :567-569
[2]   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对无症状性粥样斑块破裂的观察 [J].
马淑梅 ;
李晓东 ;
水野杏一 ;
大场崇芳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8) :11-13+68
[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因子的改变 [J].
袁洪 ;
李轶男 ;
张梦玺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1, (03) :255-256
[4]  
Increased levels of endothelial haemostat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 Schumacher A,Seljeflot I,Sommervoll L,Esaki S,Kuzuya MA,Ramo M. Thromb Res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