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豆品种(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被引:26
作者
宋慧
冯佰利
高小丽
高金锋
王鹏科
柴岩
张盼盼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小豆; 叶片衰老; 叶绿素含量; 活性氧代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21 [小豆(赤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高产小豆品种(系)2000-75、冀红9218和低产品种(系)红宝1号、湾选1号为材料,研究小豆开花至成熟期主茎开花节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酶促防御系统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豆开花后,随着衰老进程的推进,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自下向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OD活性、MDA积累量持续上升。与低产品种(系)相比,高产品种(系)主茎开花节位叶片衰老缓慢,生育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籽粒产量高。相关分析表明,小豆产量与生育后期各节位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小豆生育后期,有效控制和延迟叶片衰老,对籽粒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陈毓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2]  
酶的测定方法.[M].(德)施特尔马赫(Stellmach;Bruno)著;钱嘉渊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3]   不同基因型绿豆叶片光合性能研究 [J].
高小丽 ;
孙健敏 ;
高金锋 ;
冯佰利 ;
柴岩 ;
贾志宽 .
作物学报, 2007, (07) :1154-1161
[4]   不同绿豆品种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的研究 [J].
高小丽 ;
高金锋 ;
冯佰利 ;
柴岩 ;
贾志宽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5) :947-953
[5]   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旗叶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 [J].
姜春明 ;
尹燕枰 ;
刘霞 ;
王振林 .
作物学报, 2007, (01) :143-148
[6]   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 [J].
王旭军 ;
徐庆国 ;
杨知建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3) :187-190+210
[7]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王小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1) :155-160
[8]   活性氧、自由基与植物的衰老 [J].
杨淑慎 ;
高俊凤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2) :215-220
[9]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开花后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演进 [J].
王空军 ;
胡昌浩 ;
董树亭 ;
刘开昌 ;
孙庆泉 .
作物学报, 1999, (06) :700-706
[10]   杂交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 [J].
段俊 ;
梁承邺 ;
黄毓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97, (02) :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