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领域的中国模式:描述、概括与反思(上)

被引:10
作者
杨保军 [1 ,2 ,3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教研部
[3] 全国新闻学研究会
关键词
新闻领域; 中国模式; 反思;
D O I
10.15897/j.cnki.cn51-1046/g2.2011.04.031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奇迹,关注、探讨、总结"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世界性话题。这对中国未来发展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建设、方式的设计、总体道路的探索,无疑是好事。但新闻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关涉甚少,更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有影响的观念或看法。本文试图就新闻领域业已显现的"中国模式"做出宏观的事实性描述和概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些初步的反思,以引发学界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新闻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单打选手”到“全能选手”——新媒介环境下的新闻采写变化探析 [J].
张征 ;
马海燕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5) :11-15
[3]   “新闻观念”论纲 [J].
杨保军 .
国际新闻界, 2011, 33 (03) :6-13
[4]   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 [J].
刘少杰 .
学术月刊, 2011, 43 (02) :5-12
[5]   新传播技术条件下我国新闻传播学的视野——2010年新闻传播学研究有感 [J].
陈力丹 .
新闻战线, 2011, (01) :18-21
[6]   论新闻的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 [J].
杨保军 .
理论月刊, 2010, (03) :5-11
[7]   当代世界新闻业与中国新闻业总体特征分析 [J].
杨保军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01) :37-45
[8]   简论“后新闻传播时代”的开启 [J].
杨保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 (06) :33-36
[9]   简论新闻的技术建构 [J].
杨保军 .
当代传播, 2008, (02) :8-11
[10]   简论网络语境下的民间新闻 [J].
杨保军 .
新闻记者, 2008, (0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