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构建电力监测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免疫系统

被引:45
作者
高昆仑 [1 ,2 ]
王志皓 [1 ,2 ]
安宁钰 [1 ,2 ]
赵保华 [1 ,2 ]
机构
[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2] 国家电网先进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实验室
关键词
可信计算; 安全免疫; 主动防御; 信任链优化; 强制访问控制; 强制执行控制;
D O I
10.15961/j.jsuese.201700189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39 ; 1402 ; 080802 ;
摘要
电力系统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是现代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级网络对抗中的重点攻击目标。中国电网已经全面建成了以网络隔离及边界防护为主的网络安全纵深防护体系,但面对以快速演进的恶意代码为主要技术手段的APT攻击,存在防护技术滞后于攻击手段、安全功能制约于业务功能、防护措施影响控制业务实时性等问题。可信计算是一种运算与保护并行结构的计算模式,通过保持计算环境及计算逻辑的完整性,为计算平台提供了对恶意代码、非法操作的自主免疫能力。基于可信计算技术,建立电力监测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免疫系统,由控制主站系统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可信网络通信及可信现场测控终端构成,覆盖电力控制业务从现场监测、通信、计算分析、控制指令下达与执行全部环节,为电力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主动防御机制。主站系统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包括作为信任根的可信密码模块硬件和嵌入到操作系统内核的可信软件基两个核心组件,实现计算机的可信引导,对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度量、强制访问控制和强制执行控。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在标准的信任链构建方法基础上,在操作系统引导器中植入度量代码,通过CPU实模式驱动下的可信密码硬件对系统引导程序代码完整性进行回溯度量。与当前通用的可信计算技术实现方式相比,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将度量的起点从操作系统前推到操作系统引导器,从而使得系统安全性大幅度提升。结合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标签机制,电力可信计算平台对应用进程实现了融合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的双重强制访问控制。结合调度数字证书系统,实现了应用程序预期值安全管理,确保预期值的真实性与权威性。电力可信计算平台使用了计算组件中的原生安全功能,无需对业务程序、逻辑和系统资源进行改动,避免了对在运业务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在工程上切实可行。全面的测试及广泛的工程实践表明,电力可信计算平台消耗系统资源少,运行效率完全满足控制业务实时性要求,对业务功能没有任何干扰。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构建的网络安全免疫系统,为电力监测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套高效率、高强度防护机制,对恶意代码、非法操作具有主动防御能力,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业务逻辑固定、系统更新不频繁、安全等级要求高的工业控制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可信计算技术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J].
安宁钰 ;
徐志博 ;
周峰 .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6, 14 (03) :84-88
[3]   全球能源互联网环境下可信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探讨 [J].
高昆仑 ;
赵保华 ;
王志皓 ;
李云鹏 ;
安宁钰 .
智能电网, 2015, 3 (12) :1103-1107
[4]   用可信计算构筑网络安全 [J].
沈昌祥 .
求是, 2015, (20) :33-34
[5]   基于国产密码体系的可信计算体系框架 [J].
沈昌祥 ;
公备 .
密码学报, 2015, 2 (05) :381-389
[6]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及发展 [J].
高昆仑 ;
辛耀中 ;
李钊 ;
孙炜 ;
南贵林 ;
陶洪铸 ;
赵保华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01) :48-52
[7]   基于可信计算构建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J].
沈昌祥 ;
陈兴蜀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4, 46 (01) :1-7
[8]   可信计算技术研究 [J].
冯登国 ;
秦宇 ;
汪丹 ;
初晓博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 2011, (08) :1332-1349
[9]   可信计算的研究与发展 [J].
沈昌祥 ;
张焕国 ;
王怀民 ;
王戟 ;
赵波 ;
严飞 ;
余发江 ;
张立强 ;
徐明迪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0, 40 (02) :139-166
[10]  
基于可信PDA的智能电网标准化移动作业管理系统[A]. 王志皓.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