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社会信任生产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12
作者
郑丹丹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社会信任; 网络社会; 企业创新; 市场扩大; 买方整合;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19.06.005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1201 ; 0305 ; 030505 ;
摘要
本文以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为例,分析技术服务类商品的信任建构,并与淘宝和京东模式进行对比。本文认为,互联网企业的信任生产机制的实质是变革关系结构,给信任关系中的弱者赋权赋能。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泛在"技术和"脱域"事实导致经济活动参与方的数量和结构发生改变,在扩大的整体市场中,由于竞争加剧,卖方自主性下降,买方的经济价值则因整合而被放大。牟利动机使企业的创新行为得到激发,催生了社会信任,促进了市场繁荣。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8+243 +243-244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41]   边界管理人员关系与企业间关系——信任的核心作用 [J].
王晓玉 .
管理学报, 2006, (06) :728-732
[42]   B2C电子商务中的制度信任研究 [J].
熊焰 .
商业时代, 2006, (31) :63-64
[43]   基于信任的关系营销:心理契约视角 [J].
罗海成 .
经济管理, 2003, (16) :73-78
[44]   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 [J].
王绍光 ;
刘欣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23-39
[45]   西方社会学关于中国组织与制度变迁研究状况述评 [J].
周雪光 .
社会学研究, 1999, (04) :28-45
[46]   互联网与社会组织模式重塑:一场正在进行的深刻社会变迁 [J].
陈立辉 .
社会学研究, 1998, (06)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