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7 条
社会网络对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抑制还是激励?
被引:22
作者:
李庆海
[1
]
孙光林
[2
]
何婧
[3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信贷违约风险;
社会网络;
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C912.3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1407 ;
摘要:
本文利用2016年新疆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信贷过程划分为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违约三个阶段,通过构建三阶段联立Probit模型,识别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因素。本文揭示了社会网络不仅仅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获取渠道,还通过影响农户的信贷履约行为,最终影响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风险,且不同类型社会网络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拥有较多个体性社会网络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户的还款能力,但会降低农户的还款意愿,降低履约率,增强信贷风险;拥有较多团体性社会网络的农户具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会提高履约率,降低信贷风险。个体性和团体性社会网络对信贷风险的作用还受到信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户信贷风险,在区分不同类型社会网络影响的基础上,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66
页数:2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