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77
作者
范可 [1 ]
王会军 [1 ]
Choi YoungJean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2] 韩国气象研究所,韩国气象局
关键词
年际增幅;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预测模型; 预测技巧内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提出了一个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通过预测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进而再预测降水.年际增幅(DY)定义为当年的变量值减去前一年的变量值.YR定义为长江中下游夏季平均季降水率.通过分析与YR年际增幅有关的冬、春季节大气环流,确定6个关键的预测因子,建立物理统计的预测模型,预测因子是南极涛动,印尼-澳洲附近的850和200hPa经向风垂直切变等.这个预测模型对YR在1997~2006年后报中显示了很高的预测技巧,预测的平均均方根误差是18%.预测模型能够再现YR在1984~1998年的上升趋势和1998~2006年的下降趋势.考虑到目前中国夏季降水的平均预测水平是60%~70%,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测水平不高,因此,通过预测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增幅(然后再预测夏季降水)的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业务预测技巧,并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1
引用
收藏
页码:2900 / 29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南半球对流层上层纬向风与东亚夏季风环流 [J].
王会军 ;
范可 .
科学通报, 2006, (13) :1595-1600
[2]   南极涛动异常与2006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形势预测 [J].
范可 ;
王会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3) :383-384
[3]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关系 [J].
范可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672-679
[4]   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冬春季气候的影响 [J].
范可 ;
王会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4) :385-391
[5]   冬季黑潮SSTA影响东亚夏季风的数值试验 [J].
李忠贤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62-67
[6]   南极涛动年际变化对江淮梅雨的影响及预报意义 [J].
高辉 ;
薛峰 ;
王会军 .
科学通报, 2003, (S2) :87-92
[7]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技术发展 [J].
赵振国 ;
刘海波 .
浙江气象科技, 2003, (03) :2-7+47
[8]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J].
黄荣辉 ;
陈际龙 ;
周连童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3, (04) :770-787
[9]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型及其与冬、夏大气环流的耦合关系 [J].
孙照渤 ;
闵锦忠 ;
陈海山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4) :463-468
[10]   冬季高原积雪和欧亚积雪对我国夏季旱涝不同影响关系的环流特征分析 [J].
陈兴芳 ;
宋文玲 .
大气科学, 2000, (05) :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