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分析

被引:43
作者
焦菊英
王万忠
李靖
郑宝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站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陵,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陵,杨陵,绥德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拦沙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根据皇甫川、窟野河、佳芦河、秃尾河、大理河 5条支流内黄丘区小流域淤地坝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淤地坝单坝的淤积速度、拦沙指标和拦沙效益 ,以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淤地拦沙效益与淤地坝的规格、流域的侵蚀产沙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淤地坝的平均淤积库容在 0 .9~ 2 .4万m3 之间 ,平均淤地面积在 0 .14~ 0 .45hm2 之间 ,与坝高、坝控面积、侵蚀产沙模数和泥沙粒径成正比 ;拦沙指标变化在 5 0 0~ 760万t/km2 之间 ,与坝高成正比 ,与泥沙颗粒大小成反比 ;拦沙效益在 2 3 .3 %~ 5 2 .9%之间 ,与坝高成正比 ,与坝控面积、粗泥沙输沙模数呈反比关系。并对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的配置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初期 ,应进行综合治理 ,发挥各项措施的水土保持作用 ,促进退耕还林 (草 ) ,以及林草的恢复和功能的发挥。在研究方面 ,应加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在时间上的互补性与协调性 ,以及在空间上的适宜性与合理布局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的淤地坝设计、流域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试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J].
武哲 ;
薛顺康 ;
王答相 .
中国水土保持, 2002, (10) :21-22+28
[2]   河龙区间南片淤地坝对泥沙径流影响的分析与计算 [J].
王宏 ;
马勇 ;
陈志军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01) :11-17
[3]   淤地坝拦泥减蚀机理和减沙效益分析 [J].
李靖,郑新民 .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02) :33-37
[4]   黄河中游地区中小河流坝库群的整体效益 [J].
郑新民 .
人民黄河, 1988, (06) :43-46
[5]   无定河流域淤地坝调查 [J].
陈同善 ;
刘尔铭 .
中国水土保持, 1984, (03) :28-31+65
[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张胜利等编著, 1998
[7]  
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唐克丽等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