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是否需要“法定” 对“程序法定原则”的反思性评论

被引:9
作者
黄士元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程序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主义; 刑事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程序; 刑事程序法; 刑事诉讼法; 证据使用禁止; 公民权; 公民权利; 司法机关; 法院; 刑事程序; 反思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正>一、引言2002年,谢佑平教授、万毅博士在《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程序法定原则"。自此,这一原则在没有经过任何反思性评论的基础上就得到了我国很多学者的赞同,甚至被提升到与"罪刑法定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同等的高度。一些学者明确主张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加入该原则,甚至有学者在自己主编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中将该原则列为刑事诉讼的第一项基本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484 / 49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诉讼法典要不要规定基本原则——以现行《民事诉讼法》为分析对象 [J].
陈桂明 ;
李仕春 .
现代法学, 2005, (06) :5-13
[2]   定罪概念及原则的刑事一体化思考 [J].
闵春雷 .
当代法学, 2004, (04) :65-71
[3]   罪刑法定的两个侧面对法治的启示 [J].
张明楷 .
法学论坛, 2003, (02) :98-99
[4]   刑事立案程序的独立性质疑 [J].
吕萍 .
法学研究, 2002, (03) :142-150
[5]   法治、罪刑法定与刑事判例法 [J].
张明楷 .
法学, 2000, (06) :32-39
[6]  
日本刑事诉讼法.[M].(日)松尾浩也著;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  
模范刑事诉讼法典.[M].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美国政府与政治.[M].(美)施密特(SteffenW.Schmidt);(美)谢利(MackC.Shelley);(美)巴迪斯(BarbaraA.Bardes)著;梅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程序性制裁理论.[M].陈瑞华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0]  
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