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河上游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

被引:3
作者
王劲修 [1 ]
齐实 [1 ]
张耀启 [2 ]
王惠 [1 ]
李林英 [3 ]
王棣 [3 ]
余晓燕 [1 ]
刘劲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School of Forestry and Wildlife Science Auburn University
[3]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层次分析法; 山西沁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对河岸带特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并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状态分为4个等级:理想状态、良好状态、一般自然状态和较差状态。运用该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植被带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赤石桥河处于"良好状态",紫红河处于"一般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河岸带自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王国玉 ;
李湛东 .
山东林业科技, 2008, 38 (06) :12-15+32
[2]   北京郊区河岸带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J].
娄会品 ;
高甲荣 ;
陈子珊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1) :161-165
[3]  
The U.S.-OPEC energy conflict the payoff matri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 Thomas L. Saaty. &nbs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 1979 (4)
[4]   河岸带功能及其管理 [J].
张建春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S2) :143-146
[5]   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夏继红 ;
严忠民 ;
蒋传丰 .
水科学进展, 2005, (03) :345-348
[6]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J].
诸葛亦斯 ;
刘德富 ;
黄钰铃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 (02) :63-67
[7]   河溪生态系统自然性评价指标体系 [J].
高甲荣 ;
王芳 ;
朱继鹏 ;
王敏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5)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