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产业链的区域分工效率研究

被引:6
作者
马松林 [1 ,2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
[2] 河南工业大学 经贸学院
关键词
粮食产业链; 区域分工; 空间误差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D O I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2.06.010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各地区在粮食产业链上的分工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定量描述了中国粮食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区域分工效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得出,影响粮食加工业区域分工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各地区的从业人数、资本投入和粮食产量。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得出,河南、辽宁、内蒙古和天津在粮食加工环节上的综合效率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M].马占新; 著.科学出版社.2010,
[2]  
空间计量经济学.[M].沈体雁; 冯等田; 孙铁山;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基于我国粮食区域专业化生产的效率分析 [J].
杨天荣 ;
陆迁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06) :29-33
[4]   论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及其政策含义 [J].
罗必良 .
贵州社会科学, 2008, (01) :80-87
[5]   主产区粮食种植业区域分工现状及其引导机制 [J].
王宇露 .
农村经济, 2006, (09) :39-42
[6]   论农业区域分工的可持续发展——由农业区域分工背离比较优势现象引发的思考* [J].
张哲 ;
张蕾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4, (01) :19-21
[7]   略论农业地域分工与区域农业结构调整 [J].
刘书楷 ;
曲福田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 (05)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