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杭白菊花精油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24
作者
沈懋文
邵亮亮
侯付景
樊艳凤
管永芳
苏秀榕
机构
[1]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响应面; 杭白菊花精油; 化学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654.2 [];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为了综合利用杭白菊花精油,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杭白菊精油提取率的影响,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杭白菊精油的最优条件;利用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杭白菊精油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74.9℃、萃取时间186.3min时,萃取效果最佳,理论提取率为3.51%;实际提取率为3.464%,比理论值低1.28%。气相色谱-质谱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44种化合物,应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已鉴定化合物组分占总提取物的72.3%,其中有20种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超临界CO2萃取及分子蒸馏技术联用提取分离杭白菊精油 [J].
翁少伟 ;
陈建华 ;
黄少烈 ;
于在菊 .
广东化工, 2008, (04) :68-71+76
[2]   植物精油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J].
瞿新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2) :10194-10195+10198
[3]   植物精油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孙鹏 ;
刘文文 .
甘肃科技, 2007, (05) :139-140+132
[4]   微波加工和蒸制杭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J].
杨秀伟 ;
韩美华 ;
陶海燕 ;
王志安 ;
杨智 ;
肖诗鹰 .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03) :227-231
[5]   千山野菊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J].
回瑞华 ;
侯冬岩 ;
李铁纯 ;
朱永强 ;
刘晓媛 .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6, (08) :640-643
[6]   响应面法的理论与应用 [J].
王永菲 ;
王成国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36-240
[7]   不同情况下杭白菊中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J].
殷红 ;
扬鑫骥 ;
盛静 ;
徐娟华 .
中国药业, 2004, (02) :47-47
[8]   响应面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J].
慕运动 .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1, (03) :91-94
[9]   Synthesis of vanillyl-maltoside using glucosidase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
Ramaiah Sivakumar ;
Balaraman Manohar ;
Soundar Divakar .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7, 226 :255-263
[10]  
Production of sugar fatty acid estrs by enzymatic esterification in a stirred-tank membrane reactor: 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 Youchun Yan,Uwe T. Bornscheuer,Gerhard Stadler,Sabine Lutz-Wahl,Matthias Reuss,Rolf D. Schmid.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