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上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1952—2008

被引:9
作者
李平 [1 ]
张庆昌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工资;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市场; 出口;
D O I
10.14116/j.nkes.2010.03.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利用1952—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距(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工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52—1978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1979—2008年,工资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通过资本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进一步从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出口两个方面来探析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了工资作用的发挥,出口增加缓解了工资上涨企业寻求创新的动机。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经济改革与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同地区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 [J].
Sylvie Dmurger ;
Martin Fournier ;
李实 ;
魏众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2) :2-11+95
[2]   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 [J].
姚洋 ;
张晔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2) :67-82+205
[3]   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 [J].
高宇明 ;
齐中英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2) :100-109+121
[4]   营养效率工资模型适用性检验 [J].
丁昊宁 ;
龚晨晨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7, (05) :57-59
[5]   中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基于指标与方法的双重评估 [J].
杨伟国 ;
孙媛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5) :104-113+207
[6]   重构“铁三角”: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 [J].
陆铭 ;
蒋仕卿 .
管理世界, 2007, (06) :14-22
[7]   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J].
范红忠 .
经济研究, 2007, (03) :33-44
[8]   效率增进、技术创新与GDP增长——基于长三角15城市的实证研究 [J].
姚先国 ;
薛强军 ;
黄先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60-66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