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与天性

被引:85
作者
刘晓东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关键词
教育; 天性; 儿童; 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不断改变和调适自身,以使自身适合人的天性之表达和成长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有优秀的成分,但是也有坏的内容,那就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天性、对儿童的天性不够尊重。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文化改良与复兴的根本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解放儿童.[M].刘晓东著;.新华出版社.2002,
[2]  
作为意志和表象世界.[M].(德)叔本华著;孙羽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儿童精神哲学.[M].刘晓东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儿童教育新论.[M].刘晓东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5]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意]蒙台梭利(Montessori;Maria) 著;任代文 主译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  
人的教育.[M].(德)福禄培尔(Froebel;Friedrich)著;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  
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M].(日)福泽谕吉著;王桂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美)皮亚杰(Piaget;J.)著;左仁侠;李其维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  
三寸金莲.[M].冯骥才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