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教化的时代省思

被引:3
作者
徐继存 [1 ,2 ]
高盼望 [1 ]
孙宽宁 [1 ]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化; 乡村文化; 现代化;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在中国乡村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乡村教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在乡村社会的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乡村教化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式微和消解,而新的乡村教化尚未形成稳定清晰的机制和秩序。对此,需要在国家政府部门继续从外部施加影响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乡村内生的教化主体,构建多种形式、载体、效果等全面立体的多维时空,形成教化之网,给予乡村民众持续的熏陶和浸染。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双面的浪漫与多维的乡愁 [J].
潘家恩 .
读书, 2016, (05) :120-126
[2]   乡村社会教化的式微与再造 [J].
容中逵 .
社会科学战线, 2011, (09) :198-203
[3]   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生机制的构建 [J].
李少惠 ;
崔吉磊 .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5) :175-178
[4]   论教化的三大原理 [J].
詹世友 .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3) :29-36
[5]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 [J].
詹世友 .
甘肃理论学刊, 2000, (01) :63-67
[6]  
乡村的前途.[M].贺雪峰;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7]  
大转型.[M].(英) 波兰尼;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M].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9]  
江村经济.[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2001,
[10]  
天国猜想.[M].麦天枢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