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10
作者
周杰琦 [1 ]
韩颖 [1 ,2 ]
机构
[1]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东北大学
关键词
碳强度; 区域差异; 泰尔指数; 因素分解;
D O I
10.13894/j.cnki.jfet.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106 ;
摘要
探究碳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对于中国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实现2020年减排承诺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中国1995-2013年28个省份排放量基础上,利用泰尔指数测算碳强度的区域差异,并对碳强度省际差距进行结构分解。进一步地,结合可导性对数方差分解法,挖掘碳强度省际差距的动因,结果发现:(1)中国碳强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强度省际差异在样本期间大部分年份呈现扩大趋势;(2)碳强度省际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3)人均实际GDP是碳强度省际差异形成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按照贡献由高到低依次是能源结构、人口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的贡献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经济发展省际差距成因的双层挖掘分析 [J].
朱子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1) :3-19
[2]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 [J].
刘华军 ;
赵浩 .
统计研究, 2012, 29 (06) :46-50
[3]   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 [J].
李锴 ;
齐绍洲 .
经济研究, 2011, 46 (11) :60-72+102
[4]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5]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J].
杜立民 .
南方经济, 2010, (11) :20-33
[6]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7]   中国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 [J].
张友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1) :16-30
[8]  
Energy efficiency, CO 2 emission performance and technology gaps in fossil fue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Korea: A meta-frontier non-radial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analysis[J] . Ning Zhang,P. Zhou,Yongrok Choi.Energy Policy . 2013
[9]   Carbon Lorenz curves [J].
Groot, Loek .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0, 32 (01) :45-64
[10]  
Equality and CO 2 emissions distribution in climate change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ling[J] . Nicola Cantore,Emilio Padilla.Energy .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