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规模管理的新形式及其影响——1996-2004年上半年货币扩张的因素分析

被引:1
作者
梁东黎
机构
[1] 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
关键词
准备率;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贷款规模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1996-2003年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均逐年提高,2004年上半年则下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管理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对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实际上也不起作用。由于存在行政关系,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也参与超额准备率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降低超额准备率的倾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管理成为制约超额准备率、实际准备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并推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钱小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货币金融学.[M].(美)米什金(FredericS.Mishkin)著;李扬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elipe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樊纲等著;.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