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儒家孝文化软实力研究

被引:7
作者
陈谷嘉
机构
[1]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关键词
敬老; 爱老; 孝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9 [家庭、婚姻道德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孝"缘起于原始社会,在远古社会已出现了"孝"的萌芽。孔子把"孝"纳入了他的"仁"学系统,对"孝"做出了伦理价值的规定。"孝"涵盖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之意。以后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打破了"孝"的血亲关系的限制,"孝"不止是孝亲,也包括了对非血亲老人的孝顺,赋予了"孝"的普遍意义,儒家孝文化形态得以形成。"孝"是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孝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汉书.[M].(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中华书局.2005,
[2]  
后汉书.[M].(南朝宋)范晔撰;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98,
[3]  
论语集释.[M].程树德 撰;程俊英;蒋见元 点校.中华书局.1990,
[4]  
孝经白话注释.[M].严协和编著;.三秦出版社.1989,
[5]  
孟子正义.[M].(清)焦循著;.中华书局.1957,
[6]   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 [J].
陈谷嘉 ;
吴增礼 .
伦理学研究, 2008, (04) :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