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近岸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47
作者
王瑜 [1 ,2 ]
刘录三 [2 ]
刘存歧 [1 ]
朱延忠 [2 ]
徐海明 [1 ]
机构
[1]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渤海湾; 大型底栖动物; 近岸海域; 群落特征;
D O I
10.13198/j.res.2010.04.56.wangy.008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8年4月下旬在渤海湾近岸海域进行了21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9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24科45种,软体动物15科19种,棘皮动物3科3种,甲壳动物18科25种,其他类群7种.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7种,分别为黄海埃刺梳鳞虫、深钩毛虫、不倒翁虫、豆形胡桃蛤、长尾虫、绒毛细足蟹和纽虫.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平均值为228.81 m-2,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6.03 g/m2,其中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1.43 m-2,生物量为2.95 g/m2;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76.19 m-2,生物量为8.28 g/m2;棘皮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90 m-2,生物量为16.69 g/m2;甲壳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53.10 m-2,生物量为4.53 g/m2.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4.18,平均值为2.99;丰富度指数为02.97,平均值为1.71;均匀度指数为0.511.00,平均值为0.84.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渤海底栖生物调查结果比较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显著升高,群落结构有所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渤海湾可溶性无机氮时空变异状况分析 [J].
戴明新 ;
彭士涛 ;
毛天宇 ;
白志鹏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4) :386-390
[2]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Ⅱ.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J].
刘录三 ;
孟伟 ;
李新正 ;
李子成 ;
郑丙辉 ;
雷坤 ;
李中宇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2) :155-161
[3]   1954—2000年渤海湾典型海岸带(天津段)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J].
万峻 ;
李子成 ;
雷坤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77-82
[4]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刘录三 ;
孟伟 ;
郑丙辉 ;
李新正 ;
雷坤 ;
李中宇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6) :118-123
[5]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J].
刘录三 ;
孟伟 ;
田自强 ;
蔡玉林 .
生态学报, 2008, (07) :3027-3034
[6]   松花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J].
刘录三 ;
李中宇 ;
孟伟 ;
郑丙辉 ;
胡显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81-86
[7]   胶州湾西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J].
袁伟 ;
张志南 ;
于子山 ;
邓可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S1) :91-97
[8]   渤海主要河口污染特征研究 [J].
孟伟 ;
刘征涛 ;
范薇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6) :66-69
[9]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刘成 ;
王兆印 ;
何耘 ;
吴永胜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5) :33-37
[10]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动态的研究[J]. 李新正,于海燕,王永强,帅莲梅,张宝琳,李笑红.海洋科学集刊.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