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稻种质创新与营养特性评价

被引:82
作者
韩龙植
南钟浩
全东兴
曹桂兰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特种稻; 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 脂肪; 矿质元素; B族维生素;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3.03.00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系谱选择和花药培养相结合 ,分别选育出具有巨胚、甜味、有色种皮、软米、香味等单一特殊性状和聚合上述 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特种稻种质 12份 ,并对这些种质进行了营养特性评价。结果表明 ,创新的特种稻种质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稻 ,其中甜黑米 15 6 9和甜红米 15 71糙米千粒重很小 (8 4g、8 2 g) ,蛋白质 (12 4 %、11 7%)、赖氨酸 (0 75 %、0 76 %)、脂肪(5 2 9%、4 86 %)、油酸 (2 15 %、1 93%)和亚油酸 (1 93%、1 86 %)、维生素B1(8 4 2mg/kg、1 6 0mg/kg)和钙含量(36 8mg/10 0 g、2 9 5mg/10 0g)较高 ;巨胚香糯 15 74和白巨胚米 15 75的胚较大 ,千粒胚重 1 4 g以上 ,胚重占糙米重的比率 8%以上 ,蛋白质 (9 9%、10 6 %)、维生素B1(3 30mg/kg、0 98mg/kg)和钙含量 (2 7 7mg/10 0 g、32 5mg/10 0g)较高 ;黑糯米 15 6 8的维生素B1(6 5 7mg/kg)、铁和锌含量 (4 0mg/10 0 g、7 2mg/10 0 g)较高 ;红米 12 0 1的蛋白质 (11 1%)、锌 (7 0mg/10 0 g)和硒 (85 4ug/kg)含量较高。巨胚、甜味、有色种皮、香味等 2个以上特殊性状的聚合是增加水稻种质营养保健功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特种稻米及其加工技术.[M].张名位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中国优异稻种资源.[M].应存山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  
中国特种稻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赵则胜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
[4]   初论功能性稻米 [J].
赵则胜 .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S1) :1-4
[5]   高营养功能性巨胚稻米研究初报 [J].
赵则胜 ;
蒋家云 .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S1) :5-8
[6]   水稻胚大小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J].
朴钟泽 ;
韩龙植 ;
高熙宗 .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S1) :9-13
[7]   色米的营养功能特点及相应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J].
张名位 ;
郭宝江 .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S1) :18-24
[8]   中国特种稻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前景 [J].
张建明 ;
朴钟泽 ;
陆家安 ;
张承妹 .
上海农业学报, 2002, (S1) :53-57
[9]   中国稻种资源农艺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概况 [J].
韩龙植 ;
黄清港 ;
盛锦山 ;
庞汉华 ;
裘宗恩 ;
杨庆文 ;
曹桂兰 ;
赵江 .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 (02) :40-45
[10]   吉林特种稻的特征特性与开发利用 [J].
南钟浩 ;
全东兴 ;
周舰 ;
韩龙植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 (01)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