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来源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6
作者
林一波
杨竹平
吴兆苏
机构
[1] 江苏省太湖地区农科所
[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3] 南京农业大学 苏州
[4] 上海
[5] 南京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抗性; 双列杂交; 遗传相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用7个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组成7×7双列杂交,以病小穗数作为抗赤霉病指标,研究了这些组合F1、F2代抗赤性的遗传;用F2代资料计算了病小穗数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抗赤性受2—4对主效基因支配。溧阳望水白、苏麦3号、新中长具有较多的显性抗赤基因,一般配合力好,能显著降低其杂交后代的病小穗数。病小穗数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抗病对感病为部分显性。病小穗数与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无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小麦抗赤霉病性状的轮回选择效果分析 [J].
黄德崇 ;
张大业 ;
刘宗镇 ;
汪志远 ;
赵文俊 .
上海农业学报, 1990, (04) :39-44
[2]   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抗赤霉病性的遗传分析 [J].
廖玉才 ;
余毓君 .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5, (02) :6-14
[3]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 [J].
吴兆苏 ;
沈秋泉 ;
陆维忠 ;
杨赞林 .
作物学报, 1984, (02) :73-80
[4]   小麦抗赤霉病遗传的研究 [J].
陈楚和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3, (02)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