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

被引:30
作者
庄孔韶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族群; 生活方式; 文化主体性; 文化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中国有四种主要的生计类型:游猎、游耕、游牧和农业。当上述四种传统生计方式被外力干预而出现不可逆情形的时候,重构一种变化了的新生计生态系统就不得不关注恰当的技术支持和促进文化整合。其中,地方族群的文化主体性地位的保持和尝试、寻找生计方式与文化心理上的转换时空是文化适应的最重要的前提。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诺族“大房子”诸类型剖析.[J].庄孔韶.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 02
[2]  
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刘源.中央民族大学.2004, 03
[3]  
生态人类学.[M].(美)唐纳德·L.哈迪斯蒂著;郭凡;邹和译;.文物出版社.2002,
[4]  
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物质文化研究.[M].任国英著;.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