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雄性不育材料RAPD扩增体系研究

被引:6
作者
马翎健
曹丽华
周济铭
宋喜悦
胡银岗
何蓓如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5] 陕西杨凌 
[6] 杨凌 
[7] 陕西杨陵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RAPD;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及其恢复系1376为材料,使用美国MGREACHE公司生产的PTC-200型PCR,对影响RAPD扩增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模板、Mg2+、dNTPs、引物和TapDNA聚合酶的适宜浓度和最佳的循环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在25μL反应体系中使用20~40ng的模板DNA,1.5~2.0mmol/L的Mg2+,0.3~0.4mmol/L的dNTPs,0.15~0.20μmol/L随机引物,1.0~1.5单位TaqDNA聚合酶;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然后进行94℃45s,36°45s,72°90s,45个循环后,再在72℃延伸10min,小麦雄性不育材料RAPD扩增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植物RAPD标记的可靠性研究 [J].
刘春林 ;
官春云 ;
李木旬 .
生物技术通报, 1999, (02) :33-36
[2]   应用原位杂交及RAPD技术标记抗黄矮病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 [J].
徐琼芳 ;
马有志 ;
辛志勇 ;
陈孝 ;
林志珊 .
遗传学报, 1999, (01) :49-53
[3]   用Langdon二体代换系统建立小麦染色体RAPD标记 [J].
陈建莉,薛秀庄 .
遗传学报, 1996, (01) :32-39+89
[4]   用RAPD方法分析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 [J].
王京兆,王斌,徐琼芳,杨代常,朱英国 .
遗传学报, 1995, (01) :53-58+84
[5]  
植物分子生物学[M]. 科学出版社 , 荆玉祥等 主编, 1995
[6]  
Potential taxonomic us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 case study in Brassica[J] . T. Demeke,R. P. Adams,R. Chibba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7)
[7]   IDENTIFICATION OF BROCCOLI AND CAULIFLOWER CULTIVARS WITH RAPD MARKERS [J].
HU, J ;
QUIROS, CF .
PLANT CELL REPORTS, 1991, 10 (10) :5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