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家政治共同体:何谓与何为

被引:18
作者
陈曙光
机构
[1]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共同体; 超国家政治共同体; 国际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人能群,国也能群。"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缘于民族国家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强烈意志,是国与国之间结成的"有机生命体"。"共同性"构成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身份密码,根据不同的"共同性",可以分为原生共同体、次生共同体和再生共同体三大类型。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民族国家对于"确定性、安全性和归属感"的渴望,对于自身"完美性"的期待,对于"共同利益"的追求,构成了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创生动力。共同体品类繁多,功能各异,但不同的超国家政治共同体背后有着相同的精神特质,比如,集体主体性、认同感、保守性、团结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超国家政治共同体在维系和平、促进发展、共御风险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国际秩序的和谐稳定得益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积极作为,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有效运转取决于共同体内部的机制安排。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只有当团结与分离、秩序与自主、安全与自由、共赢与利己、界内与界外之间的矛盾张力达到平衡态时,共同体才是善的,共同体生活才是值得过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8+126 +126-1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共同体与政治团结.[M].李义天;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反思共同体.[M].(加) 布赖登; (加) 科尔曼;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不确定的合法性.[M].(加) 伯恩斯坦; (加) 科尔曼;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关键词.[M].(英)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著;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
[5]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  
政治学.[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300-05120-0
[7]  
社会分工论.[M].(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渠东译;.三联书店.2000,
[8]  
共同体与社会.[M].(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9]   The Politics of Community [J].
Bryan, Dominic .
CRITIC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2006, 9 (04) :60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