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能够促进互惠共赢吗?——基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5
作者
胡凤雅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 互惠共赢; 本地市场效应; 新经济地理; 供给侧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旨在实现我国与沿线各国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实现互惠共赢的目标。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品供给过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则存在基础设施建薄弱的现状。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劳动力无法进入他国,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并发现:第一,一个国家所拥有的某个产业的份额取决于该国对于该产业的支出份额,支出份额越大,则相关产业越向该国家集聚;第二,贸易自由度可以放大这种集聚效果,贸易自由度越高,这种放大效果就越明显;反之贸易自由度越低,这种放大效果就越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恰恰可以帮助沿线各国释放基础设施建的需求,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可以促使相关产品在当地形成"本地市场效应",吸引我国相关企业向其转移,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Trade costs and the Home Market Effect [J].
Crozet, Matthieu ;
Trionfetti, Federico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 76 (02) :309-321
[2]   中国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J].
毛艳华 ;
李敬子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98-113
[3]   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J].
马凌远 .
经济经纬, 2015, 32 (05) :55-60
[4]   以国内需求促进我国出口稳定性增长的研究 [J].
林发彬 .
亚太经济, 2016, (02) :64-68
[5]   新经济地理、产业布局与国际分工:一个文献综述 [J].
盛斌 ;
王岚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6) :30-34+126
[6]  
"The Home Market,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Davis,D.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98
[7]   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 [J].
邱斌 ;
尹威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44-63
[8]  
Global Income Divergence, Trade,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Geography of Growth Take-Offs[J] . Richard E. Baldwin,Philippe Martin,Gianmarco I. P. Ottaviano. &nbsp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2001 (1)
[9]  
Spatial inequality, globalization, and footloose capital[J] . Toshiaki Takahashi,Hajime Takatsuka,Dao-Zhi Zeng. &nbspEconomic Theory . 2013 (1)
[10]  
空间经济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安虎森,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