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

被引:193
作者
徐宝山
唐天驷
杨惠林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3.2 [脊椎骨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型骨折68例,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年)。68例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18例于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结果(1)术前有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随访时有90.3%(28/31)恢复Frankel分级1级或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者无明显恢复。腰痛按Denis评分,P1 41例,P2 24例,P3 3例。(2)内固定螺帽、螺钉松动各1例,螺钉折弯2例,螺钉折断7例,8例未及时取出内固定者2例出现切口破溃渗液。(3)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30.5%,Cobb角平均矫正5.8°。矫正度丢失以伤椎上方椎间隙为主,其次是下方椎间隙;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丢失1.9%,中部6.0%。(4)伤椎高度丢失和塌陷以椎体中部最重,CT显示88.9%(16/18)的患者伤椎椎体内存在空隙,且与上方椎间隙延续;伤椎复位后可呈“杯状”畸形。(5)伤椎上下方椎间隙较术前退变狭窄,甚至消失;5例Cobb角大于20°者3例有腰痛,其中1例还有轻度神经受压表现;椎间隙退变狭窄与腰痛无相关性。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但存在术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进一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 [J].
唐天驷 ;
徐宝山 .
中华创伤杂志, 2000, (08) :9-11
[2]   脊柱胸腰段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及弯曲松动的原因分析 [J].
张贵林 ;
荣国威 ;
丁占云 ;
姜春岩 ;
吴宏华 .
中华骨科杂志, 2000, (08) :21-23
[3]   钉杆角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研究 [J].
杨惠林,唐天驷,朱国良,陈荣发,洪天禄,许立,郑祖根,王以进 .
中华骨科杂志, 1995, (09) :570-572
[4]   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 [J].
唐天驷 ;
邱勇 ;
朱国良 ;
洪天禄 ;
陈荣发 ;
郑祖根 ;
董云华 .
中华外科杂志, 1989, (05) :272-275
[5]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deficit by indirect reduct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bisegmental stabilization with monosegmental fusion[J] . U. Müller,Ulrich Berlemann,John Sledge,Othmar Schwarzenbach.European Spine Journal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