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抗CBV3及ECHO11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10
作者
罗荣
董永绥
方峰
李革
机构
[1] 湖北十堰市人民医院儿科,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教研室
关键词
小RNA病毒科; 利巴韦林; 双黄连; 大蒜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965 [实验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寻找抗肠道病毒 (EV)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观察、MTT法比色检测利巴韦林、双黄连、大蒜素的细胞毒性 ,并以观察CPE、MTT法比色及蚀斑抑制实验判断其抗CBV3和ECHO11的活性和进行三者间及后二者病毒吸附前后的药效比较。结果 ①利巴韦林TC5 0为 2mg ml,在 1mg ml~ 1 5mg ml时有抑制CBV3和ECHO11的活性。②双黄连TC5 0为 5mg ml,在 0 5mg ml时即有抑制CBV3和ECHO11的活性 ,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③大蒜素TC5 0为12 5 μg ml,在 2 5 μg ml~ 7 5 μg ml时有抑制CBV3和ECHO11的活性。④ 1 5mg ml利巴韦林对CBV3及ECHO11的蚀斑抑制率分别为 43 2 %和 37 2 % ,2 5mg ml双黄连为 81 1%和 88 0 % ,5 μg ml大蒜素为 6 6 2 %和 77 4%。⑤双黄连在病毒吸附前用药蚀斑抑制率高于吸附后用药 (P <0 0 5 ) ;大蒜素的差异则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三种药物均有体外抗CBV3、ECHO11的作用 ,但双黄连、大蒜素优于利巴韦林。三种药物中以双黄连毒性最小 ,抑制病毒活性最高。双黄连在病毒吸附前用药抗病毒活性优于病毒吸附后 ,有一定预防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利巴韦林对幼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南景一 ;
孙晓兰 ;
高梅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 (07) :11-12
[2]   双黄连粉针剂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J].
刘树芳 ;
张劭夫 .
中国中医急症, 1996, (05) :223-210+4
[3]  
Chronic enteroviral meningoencephalitis in agammaglobulinemi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 S. A. Misbah,G. P. Spickett,P. C. J. Ryba,J. M. Hockaday,J. S. Kroll,C. Sherwood,J. B. Kurtz,E. R. Moxon,H. M. Chapel.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 . 199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