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成虫活动行为的日节律

被引:19
作者
杨茂发
杨大星
徐进
刘健锋
武承旭
机构
[1] 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稻水象甲; 成虫; 行为; 日节律; 水稻;
D O I
10.16380/j.kcxb.2013.08.012
中图分类号
Q968 [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 S433.5 [鞘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402 ;
摘要
为了摸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成虫在稻田中的日活动行为节律,采用室外单头隔离饲养的方法,将成虫行为分为移动、取食、离水静息、触水静息和其他5个行为类型,每30 min观察记录1次,从2012年4月30日至5月4日连续观察5 d,共获得7 200个行为数据。结果显示: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以离水静息行为最多(47.83%),移动行为最少(5.64%),各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离水静息行为最高峰值在23:30(72.67%),最低值在7:30(14.67%);触水静息行为最大峰值在7:30(75.33%),19:00还有一个小高峰(37.33%);取食行为在15:00达到最高峰(26.67%),在21:00达到第2个高峰值(18.00%);移动行为在22:00-9:00较少(0~4.00%),从9:30开始持续增加,在17:00达到最高峰(20.00%);其他行为在1.33~18.67%之间波动。离水静息、移动、取食和其他行为白天和黑夜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但触水静息行为白天和黑夜无显著不同(P=0.834);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4个时间段之间各行为也有显著差异(P<0.001)。在空间上,离水静息行为在叶片上最高,移动行为以水中最高,取食行为仅发生在叶片上,离水静息、移动和取食在水稻不同部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水中发生触水静息、移动和其他共3种行为,以触水静息行为的日波动最大,3种行为在各时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触水静息和移动:P<0.001;其他:P=0.002);叶片上发生离水静息、移动和取食3种行为,以离水静息和取食行为的日波动较大且在各时刻间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茎秆和瓶壁或封口纱布处主要发生离水静息和移动行为,所占比例均不高,但在瓶壁或封口纱布处的移动行为各时刻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8)。水中和叶片上是行为发生的主要空间,在水中行为的最高峰值(81.33%)与叶片上的最低值(12.00%)出现时间相同,为7:30,一天中各时刻水中和叶片上的行为呈交错性变化。结果提示,稻水象甲成虫活动行为受到时空变化的影响,且时间变化对其行为的影响较空间变化更为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952 / 9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贵州稻水象甲越冬场所的初步调查与分析附视频 [J].
峗薇 ;
杨大星 ;
彭炳富 ;
杨茂发 ;
廖启荣 ;
杨洪 ;
陈文龙 .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06) :90-93
[2]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J].
郭文超 ;
李晶 ;
魏振兴 ;
吐尔逊 ;
吴静 ;
阿利亚 ;
王俊 .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48 (01) :70-74
[3]   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 [J].
肖铁光 ;
周社文 ;
李姣 ;
孟祥建 ;
李建和 ;
何建云 .
作物研究, 2007, (01) :41-43
[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滞育征候群中的飞行行为 [J].
翟保平 ;
郑雪浩 ;
商晗武 ;
程家安 ;
汪鹏 .
生态学报, 1999, (04) :453-457
[5]   双季稻区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林云彪 ;
商晗武 ;
吕劳富 ;
李先南 ;
顾云琴 ;
黄贤华 ;
董向阳 .
植物保护, 1997, (06) :8-11
[6]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Ⅴ.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田春晖 ;
赵文生 ;
孙富余 ;
赵成德 ;
刘兴远 ;
佟淑杰 ;
李玉国 ;
黄萌 ;
李骥 ;
孙福平 ;
魏福刚 .
辽宁农业科学, 1997, (03) :3-10
[7]  
昆虫行为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秦玉川, 2009
[8]  
稻水象[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孙汝川, 1996
[9]  
Notes on the biology of rice water weevil,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2 Bowling CC. Ann.Entomol.Soc.Am .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