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阶级与乡村役畜分配——以20世纪30-50年代山西省为例

被引:3
作者
胡英泽
郭心钢
机构
[1]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役畜; 分配; 山西乡村; 阶级成份登记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60207 ;
摘要
役畜是中国传统乡村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家庭财富。本研究利用新的资料分析发现,20世纪30—50年代山西乡村役畜分配在区域和阶级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和不平等的特点。区域上,晋南多牛,晋北多驴、骡;平原多牛、马,丘陵、山地多驴。数量上,地主、富农阶级占有的役畜较多,中农、贫农阶级占有的役畜较少。类型上,地主、富农多马、骡,中农、贫农多牛、驴,这与不同阶级的生产经营方式密切关联。役畜分配结构因家户经济结构、地理区位等因素而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受疫病、灾荒、战争等因素影响发生动态演变。土改对于役畜阶级分配的影响是有限度的,土改后至高级社入社前,役畜分配发生的新动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乡村社会经济演变的传统。整体而言,20世纪30—50年代山西乡村地区役畜比较贫乏,这是家户间互助合作的重要背景,也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推行农业集体化的一个关键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8+6 +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役畜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 [J].
王建革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2) :139-146
[2]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M].李希霍芬.商务印书馆.2016,
[3]  
三晋石刻大全.[M].刘泽民.三晋出版社.2012,
[4]  
富农与新富农.[M].罗朝晖; 著.人民出版社.2009,
[5]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M].王建革;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6]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M].李文海;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7]  
地权·家户·村落.[M].张佩国; 著.学林出版社.2007,
[8]  
北营村志.[M].韦生喜; 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9]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M].李景汉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  
黄土·革命与日本入侵.[M].岳谦厚;张玮著;.书海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