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东北玉米冷害监测预测
被引:20
作者:
马玉平
[1
,2
]
王石立
[1
]
李维京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国家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玉米冷害指标;
监测预测;
东北玉米生长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6 [寒潮];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气温明显上升,但由于存在玉米相对晚熟品种越区(北扩)种植现象,区域性和阶段性的玉米低温冷害仍时有发生。因此,开展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利用东北玉米生长模型(NECMaGM)构造冷害监测指标,然后开展玉米冷害监测预测方法研究并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从不利天气条件和玉米对低温响应两方面遴选的8个单项指标中,以指标2(DCTas9,抽雄期到9月底的累积热量单位与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1(DNTas,当年抽雄期与多年平均抽雄期的差值)对历史玉米冷害的概括能力最强;根据冷害致灾机理、单一指标的历史概括能力及其独立性等因素,构建了由指标1、2以及指标4(DWGrS,水分适宜条件下模拟穗重与多年平均穗重的差值百分率)和指标7(DWFro,初霜冻日时模拟穗重与模拟成熟时穗重的差值百分率)组合而成的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基于NECMaGM和冷害综合指标进行单点冷害监测,确定了若45%以上站点出现玉米冷害即为区域性冷害的标准,独立样本监测检验与实际情况一致;利用NECMaGM在网格尺度上的监测可以得到更详细的冷害空间分布状况,有利于开展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根据前期天气实况加上区域气候模式预测的气象要素数据,再结合预报时效之后的多年平均气候数据,在格点尺度利用NECMaGM可以实现对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的预测。预测个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冷害的形成过程和严重程度,但其准确性不仅与作物模型有关,还依赖于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868 / 1878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