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基于AS-AD模型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曹小衡
张敬庭
刘雪燕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LSTVAR模型; AS-AD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 [中国货币];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把总供给、总需求和非对称性结合起来,在弹性价格假设下建构了一个AS-AD模型,然后使用LST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了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均衡点处于总供给线拐点之前,是一种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单纯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不会有很显著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我国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的实证检验 [J].
刘金全 ;
刘兆波 ;
不详 .
管理科学学报 , 2003, (03) :35-40
[2]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实证研究 [J].
陈德伟 ;
徐琼 ;
孙崎岖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05) :19-22
[3]   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 [J].
刘金全 .
管理世界, 2002, (03) :43-51+59
[4]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J].
陆军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2, (03) :21-26+93
[5]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J].
万解秋 ;
徐涛 .
经济研究, 2001, (03) :40-45+50
[7]  
"Long-Term Contracts,Rational Expectationsand the Optimal Money Supply Rule". Fischer,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77
[8]  
"A Keynesian Macroeconomic Model withNew-Classical Econometric Properties". Cover,Jam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 1998
[9]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y Policy". Morgan,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 . 1993
[10]  
The Asymmetric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Job Creation and Destrution. Pietro Garibaldi. Staff Papers-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