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竞争市场上的进入壁垒——非经济垄断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被引:25
作者
刘小玄 [1 ]
张蕊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非经济垄断; 行政垄断; 可竞争市场; 进入壁垒; 成本函数;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4.04.006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把垄断和竞争放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因而能够发现中国大量存在的垄断与竞争交织的市场结构,能够发现在可竞争市场上也存在着局部垄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竞争,这些行为表现为系统的偏离均衡的结果。本文通过企业成本模型,区分和厘清了垄断的不同性质,从理论上界定了非经济垄断的范畴,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采用中国1998—2008年部分企业数据,选择了六个同质性较高的行业,通过对成本函数和勒纳指数的测定,以及对成本曲线的拟合与比较,检验这种性质的垄断是否存在。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并表明这种非经济垄断长期和稳定地存在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这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完全相悖的,它保护了低效率的长期存在,不仅导致社会资源错配引起的社会效率和福利的损失,而且导致公平的损失是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本文提出:调整目前产业法规及政策细则,打破非经济垄断和促进合理竞争,消除市场的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和投入要素的影响——基于中国1998-2005年27个制造业行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J].
张光南 ;
朱宏佳 ;
陈广汉 .
统计研究, 2010, 27 (06) :46-57
[2]   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 [J].
袁堂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6) :52-64
[3]  
产业组织理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法)泰勒尔(JeanTirole)著, 1997
[4]   State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ive performance [J].
Morrison, CJ ;
Schwartz, AE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6, 86 (05) :1095-1111
[5]  
The Effect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R & D Capital on the Cos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94 (1)
[6]  
An Intercountry Translog Model of Energy Substitution Responses[J] . James M. Griffin,Paul R. Gregor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7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