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被引:15
作者
钟旭华 [1 ]
彭少兵 [2 ]
Roland JBURESH [2 ]
黄农荣 [1 ]
郑海波 [1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 国际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病情指数; 氮肥; 群体指标;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6.05.014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2005年早季和晚季,以两系法杂交稻粤杂122为材料,设置8个氮肥处理,在广州进行连续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穗分化始期茎蘖数(TILPI)、叶绿素含量(SPADPI)、抽穗期茎蘖数(TILHD)、叶面积指数(LAIHD)、叶绿素含量(SPADHD)等5项水稻群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和群体条件两大类。TILPI、SPADPI、TILHD、LAIHD和SPADHD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群体指标,它们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44.8%。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气象因素,它们与TILPI、SPADPI、LAIHD、SPADHD一起,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2.7%。纹枯病病情指数随着抽穗期群体透光率的提高而下降,由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可以解释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0.2%。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在保证光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通透性,是协调高产与防病矛盾、培育健康群体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铜绿假单胞菌ZJ1999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及其在水稻上的定殖 [J].
任小平 ;
谢关林 ;
王笑 .
中国生物防治, 2006, (01) :54-57
[2]   一个高抗水稻纹枯病突变体的发现及其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J].
向珣朝 ;
王世全 ;
何立斌 ;
李季航 ;
李平 .
作物学报, 2005, (09) :1236-1238
[3]   不同品种及有关外因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影响 [J].
袁筱萍 ;
魏兴华 ;
余汉勇 ;
王一平 ;
汤圣祥 .
作物学报, 2004, (08) :768-773
[4]   转几丁质酶基因(RC24)水稻中大2号抗纹枯病特性研究 [J].
袁红旭 ;
许新萍 ;
张建中 ;
郭建夫 ;
李宝健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41-44
[5]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B-916的选育 [J].
陈志谊 ;
刘荣 ;
刘永锋 .
中国生物防治, 2003, (01) :15-18
[6]   水稻抗纹枯病育种成效的初步评价 [J].
潘学彪 ;
陈宗祥 ;
张亚芳 ;
朱建 ;
纪雪梅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3) :59-61
[7]   获得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多基因水稻 [J].
冯道荣 ;
许新萍 ;
范钦 ;
李宝健 ;
雷财林 ;
凌忠专 .
作物学报, 2001, (03) :293-300+409
[8]   早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评比 [J].
成国英 ;
张国安 ;
张才德 ;
黄焕明 ;
聂细国 ;
李银松 ;
毛和平 ;
余凌峰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547-549
[9]   对水稻纹枯病抗源的初步研究 [J].
陈宗祥 ;
邹军煌 ;
徐敬友 ;
童蕴慧 ;
汤述翥 ;
王子斌 ;
蒋日民 ;
凌兵 ;
唐进 ;
潘学彪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1) :18-21
[10]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李洪连 ;
宋家永 ;
吕国强 ;
凌中南 ;
袁红霞 ;
陈战峰 ;
阎耀礼 .
麦类作物学报, 1999, (05)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