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40
作者
余新晓
陈丽华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水量平衡; 防护林生态系统; 黄土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4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黄土地区防护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特征,提出了防护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方程。通过对1988~1992年刺槐、油松、沙棘、虎榛子林地、草地和裸地6种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防护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水分输入量,刺槐和油松林根际层以下土壤水分的上升补给,也是重要的水分输入项,特别是春季的4~6月份,更是防护林生态系统极为重要的水分来源,刺槐林和油松林平均根际区下层土壤水分上升补给量占降雨量的6.32%~11.55%。蒸发散和林冠截留是防护林生态系统主要水分输出项,在比较干旱季节或月份,蒸降比出现大于1.0情况,大气降雨不能满足林木生理蒸腾和土壤蒸发的要求,地表径流量一般比较小,主要发生在7、8、9三个月,地表径流量仅占同期降雨量的1.51%~3.87%。根际区土壤存在着一个比较稳定的含水量范围,其值为8.1%~9.8%,相应于根际区内有效土壤水分贮量为120~200mm,据此确定出在研究地区正常年份,目前防护林经营状况条件下,土壤水分只可供刺槐林正常生长10~16a,油松林正常生长5~8a。经水量平衡强度系数计算,得到刺槐林和油松林水量平衡强度系数平均为48.20%~50.19%,属于分类的差级,沙棘和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干旱地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平衡的探讨 [J].
杨新民 ;
杨文治 .
水土保持通报, 1988, (03) :32-38
[2]   田间土壤水量平衡与定位通量法的应用 [J].
雷志栋 ;
杨诗秀 ;
谢森传 .
水利学报, 1988, (05) :1-7
[3]   黄土区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对陆地水分循环的影响 [J].
李玉山 .
生态学报, 1983, (02) :91-101
[4]   红松林和采伐迹地的水量平衡分析 [J].
朱劲伟 ;
崔启武 ;
史继德 ;
王维华 ;
王大铎 .
生态学报, 1982, (04) :335-344
[5]  
森林水文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陈利华等译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