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太白红杉林遥感物候提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20
作者
郭少壮 [1 ,2 ]
白红英 [1 ,2 ]
黄晓月 [1 ,2 ]
孟清 [1 ,2 ]
赵婷 [1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研究室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双Logistic; 物候参数; 生长期;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904.020
中图分类号
S791.226 [红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高山林线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的理想树种。本文基于双Logistic曲线拟合法重建了2000—2015年MODIS EVI2时间序列影像并提取太白红杉林关键物候参数,结合太白山地区气象站的气候资料,研究太白红杉林遥感物候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太白红杉林生长期开始时间在第120天左右,生长期结束时间在第288天左右,平均生长期长度为168 d; 16 a来太白红杉林生长期始期整体呈提前趋势,变化率为-0.65 d·10 a-1;生长期末期整体呈推迟趋势,变化率为0.35 d·10 a-1;整个生长期呈延长趋势,平均延长幅度为0.99 d·10 a-1;太白红杉林物候始期与同期气温、降水呈负相关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73.11%和61.25%,而与潜在蒸散呈正相关的区域占65.17%;物候末期与同期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日照和风速均呈正相关,面积比分别为74.91%、72.87%、78.14%、68.60%和64.74%,其中气温是太白红杉林物候始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是物候末期推迟的主要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23 / 113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1961—2014年东北三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J].
冯喜媛 ;
王宁 ;
刘实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 34 (01) :91-98
[2]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张晓东 ;
朱文博 ;
张静静 ;
朱连奇 ;
赵芳 ;
崔耀平 .
地理学报, 2018, 73 (01) :41-53
[3]   几种物候提取方法的小麦物候提取 [J].
侯学会 ;
隋学艳 ;
梁守真 ;
王猛 ;
董敏 .
遥感信息, 2017, 32 (06) :65-70
[4]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对物候的响应研究 [J].
邱玥 ;
范德芹 ;
赵学胜 ;
孙文彬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7, (05) :21-27
[5]   1982-2013年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变化及气象因素影响 [J].
孔冬冬 ;
张强 ;
黄文琳 ;
顾西辉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39-52
[6]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 [J].
翟丹平 ;
白红英 ;
秦进 ;
邓晨晖 ;
刘荣娟 ;
何红 .
地理学报, 2016, 71 (09) :1587-1595
[7]  
基于生态地理分区的大兴安岭植被物候时空变化.[J].浮媛媛;赵建军;张洪岩;贺红士;郭笑怡;.应用生态学报.2016, 09
[8]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精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J].
范德芹 ;
赵学胜 ;
朱文泉 ;
郑周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3) :304-319
[9]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监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马晓芳 ;
陈思宇 ;
邓婕 ;
冯琦胜 ;
黄晓东 .
草业学报, 2016, 25 (01) :13-21
[10]   基于秦岭样区的四种时序EVI函数拟合方法对比研究 [J].
刘亚南 ;
肖飞 ;
杜耘 .
生态学报, 2016, 36 (15) :4672-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