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15
作者
鲁国明
朱光
李学田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2] 合肥工业大学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4] 合肥工业大学 湖南长沙 
[5] 安徽合肥 
[6] 山东东营 
[7] 安徽合肥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Tectonic model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ern China. Xu J W,Zhu G. International Gestalt Journal . 1994
[2]  
Neogene sedimentation and tectonics in the Gibao Basin and northern Hispaniola: an example of basin evolution near a strike-slip-dominated plate boundary. Erikson J P,Pindel J L,Karner G D,et al. 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98
[3]   合肥盆地朱巷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时代和古植被古气候 [J].
王开发 ;
张玉兰 ;
王永元 ;
王家文 ;
王蓉 .
地质科学, 1985, (04) :401-404+412
[4]   郯庐断裂带的最大左行走滑断距及其形成时期 [J].
万天丰,朱鸿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1) :14-27
[5]   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及其动力学背景附视频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宋传中 ;
徐嘉炜 ;
牛漫兰 .
地质科学, 2001, (03) :269-278